海上的鸟儿
有关战争,有关爱情的影视剧里,永远少不了的是海鸥。从前的海上战争,天上飞是鸟,火,箭,之后是硝烟,枪火,子弹,再之后是水柱,铁鸟,钢鱼。从前能面对面看见对方的躯体,面相,之后在望远镜里才能看见,现在要看见是在电报里,和舰桥与飞行员座舱的玻璃里……
二战中几乎所有的国家在海军的发展上都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有很多趣事也就因此而展开。以前城南评论过,日本和英国在舰桥的建造上很喜欢“违章建筑”格局。把最高指挥官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是与这两个岛国的地理位置有关的,因为没有大陆的支撑,站得高就可以更快的看见陆地从而得到补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这在大陆国家十分少见,即使是鼎盛时期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也没有尝试向高处发展大战舰,而是将船变得很宽敞——就像二战时期的德国一样,都是大胖墩的构造。而在这些还游在海里的铁壳之上,是新时代的到来——航母和舰载机们。
二战时期,除了美日两个航母大国之外,英国也有几艘像样的航母,可是在上面的铁鸟还是一战时期流行的双翼机就显得有些无趣。今天还是说说主流的美日。美国的铁鸟最有名的就是BSD了,BSD的诞生于太平洋战争中,如果说日本的99式的为了夺取先功而诞生,那它的诞生只有一个目的——向日本复仇,而向在战争中可以使用“神风”这样手段的对手复仇,驾驭这架战鹰的飞机员和战鹰一起有一个诉说正义的名字“无畏者”。BSD是美国海军最成功的尝试之一,而其对于飞行员和飞机的保护也相当的先进,即使在今天看,其也是美国空军最稳定的作战飞机之一。可惜的是,它作为舰上俯冲轰炸机(日本称舰上爆击机)的使命让他的存活率依旧很低。概括的说,所有的舰上俯冲轰炸机都是最容易损失的高价值单位。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海战的历史,海战从一开始的登船肉搏,互相喷火(拜占庭)、射箭,到火器时代两舷接站,弹幕横飞,每一次升级,双方就离的更远,靠近了就是毁灭的打击。而到了战列舰舰的出现,大舰巨炮的诞生,双方的战斗距离甚至可以拉到万米级别。在这个级别上,炮术再精湛,也更像是运气的赌博,而且将一颗能轰平足球场范围的炮弹送到对方的核心区,其成本也并不廉价。于是美日两个海军大国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意识到,将陆地上巨大的轰炸机与灵活的侦察机/战斗机结合就能生产出一种可以有效的将炸弹运送到对方头顶的工具——俯冲轰炸机。而俯冲轰炸机与其他轰炸机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飞行员每一次执行轰炸任务,在投弹的过程中都要从高空笔直的冲向火力饱满的军舰的甲板上,在即将撞上的最后时刻才可以丢下绑在身上的炸药。这个行为与911相比可能更加可怕,因为在飞行员面前的是金色的弹药划成的蜘蛛网,一旦粘住就是死亡,而在身后是对方的战机的怒火,这生死的5秒,只有那些活下来的幸运儿可以为我们描述。在美日的几次大型交战中,最能体现其战术价值的便是中途岛海战,单次战斗中击毁了多艘大型战舰的奇迹中最有用的刀。
但是日本与美国的思路不同,他们在战争初期拥有最优秀的飞行员,同时他们的战斗机和飞行员补给速度相当神速。飞机的迅速补给有很大的程度是因为,这只铁鸟是铝做的。与不同的铁鸟不同的铝制版本,飞机更轻,强度会差一些,但是灵活机动。可就是这样的神器配合上的“神风”的决绝,让日本的舰上部队总是波动起伏,在战胜初期又杀神般的武力,而到了后期变得稚嫩和疲软了。同时日本与美国对于将什么东西运到对方身边最重要这件事上有不可调和的分歧,日本人总是更相信威力巨大的鱼雷可以毁灭打击对手,所以在珍珠港事件中最厉害的角色是97式,而非战斗性能更出色的99式。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配备了清一色的轰炸机和战斗机,而日本配备了鱼雷机,轰炸机和战斗机的层级配置。中间出问题的就是不断更换炸弹的轰炸机,而鱼雷机又没找到美军的舰队,这让美军捡了个大漏。这次云里的鸟儿栽了跟头。
云里的鸟儿的故事先说到这~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墨城南
2020/02/20